聯系人:張經理
手機:155-1645-1144
網址:http://www.ofanaim.net/
地址:河南省新鄉市大學城
產品詳情
生藥學指以生藥為主要研究對象,對生藥的名稱、來源(基源)、生產(栽培)、采制(采集、加工、炮制)、鑒定(真偽鑒別和品質評價)、化學成分、醫療用途、組織培養、資源開發與利用和新藥創制等的學問。換句話說,生藥學是利用本草學、植物學、動物學、化學、藥理學、醫學、分子生物學等知識研究天然藥物應用的學科。?? 生藥學是藥學和中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,它與藥用植物學、藥劑學,天然藥物化學及有關天然藥物、中藥課程的關系十分密切。由于生藥多來自植物,因此藥用植物學是生藥學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。 學習生藥學要多聯系實際,除學好基礎理論和知識外,還要十分重視實驗操作和實踐教學,多在野外或藥材倉庫,標本館(室)和實驗室中辨認,多進行觀察和比較,比較各類藥用植物和生藥標本的形態特征,找出它們的異同點,再對照教材及課堂講授的內容或其他參考書,以便加深印象和理解、掌握書本有關內容。切忌死記硬背,平時要多觀察、多比較、多實驗、多實踐,理論緊密聯系實踐,才能學活、學好、學以致用。?? 生藥學教材各論中所載生藥是按一定次序進行敘述的。其中對于較重要的生藥敘述比較詳細,對較次要的生藥敘述則比較簡單。茲將記載大綱分別說明如下:
1. 名稱 包括中文名、拉丁生藥名、英文名和日文名。
2. 來源或稱基源
包括生物來源和地理來源。生物來源包括原植(動)物的科名、植(動)物名稱、拉丁學名和藥用部位。多數生藥的名稱與原植(動)物名稱是一致的,有些生藥名稱與原植物名不同,如大青葉的原植物名稱為菘藍,金銀花的原植物名為忍冬。地理來源指生藥的主產地,對栽培植物來講,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區;對野生植物來講,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區,多數野生植物的分布區比較廣,而采收地區比較窄。
3. 植(動)物形態
敘述原植(動)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長習性。便于野外采集,也有助于生藥性狀的理解,尤其是全草類生藥。對植物形態的詳細描述,應查考《中國藥用植物志》、《中國植物志》、《中藥志》以及各省市所編的植物志與中藥志等。
4. 藥用植(動)物的培育
了解藥用植物的栽培和藥用動物的飼養,對于指導生藥的生產、提高產量和品質等有很大的意義,這是提供和保證臨床用藥的重要措施。教科書中對某些重要藥用植(動)物的培育作了介紹。
5. 采制
簡述生藥的采收、產地加工、干燥、貯藏和炮制的要點和注意點。對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藥則作有關介紹。
6. 產地
對有特殊經濟效益的生藥介紹其主產區。
7. 性狀
敘述生藥的外部形態、顏色、大小、質地、斷面特征和氣、味等特點。利用感觀或借助擴大鏡正確掌握和熟悉生藥的性狀特征,這對于識別和鑒定生藥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8. 顯微特征
記載生藥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組織構造和粉末特征,或顯微化學反應的結果。熟悉生藥的顯微特征,對于鑒定外形相似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,這是生藥真實性鑒定的手段之一。在生藥學教學中,生藥的顯微觀察、顯微特征的描述及繪圖技術是重要的基本技能。 9. 化學成分 記述已知化學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稱、類別及主要成分的結構與含量,并記述其在植物體內的生物合成、分布、積累動態及其與生藥栽培、采制、貯藏等的關系。生藥的化學成分,尤其是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是生藥產生療效的物質基礎,也是生藥理化鑒定與品質評價的依據。
10. 理化鑒定
記載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所含化學成分所作的定性與定量測定?,F在較普遍的應用薄層色譜法、氣相色譜法和高? 效液相色譜法。理化鑒別是生藥品質評價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11. 藥理作用
記述生藥及其化學成分的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結果。有利于聯系其功能、主治,有利于理解其臨床療效的作用原理。
12. 功效
包括性味、歸經、功能、主治、用法與用量等。性味、歸經與功能是中醫對中藥藥性和藥理作用的認識,主治是指生藥應用于何種疾病或醫學上的價值。對于生藥的功能,既要記載中醫傳統用藥的經驗,也要記載現代醫學的內容。
13. 附注
記敘與該生藥有關的其它內容,如類同品、同名異物的生藥、摻雜品、偽品等,或同種不同藥用部位的生藥及其化學成分,或含相同化學成分的資源植物等。